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汽车产业意味着什么?从贸易保护到环保政策放宽,特朗普的1.0时代已经让中美贸易波澜起伏。现在,2.0时代可能带来更多挑战:关税壁垒、供应链冲击,以及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冷处理。面对这些,中国车企如何破局?
1
特朗普1.0时代
1.1特朗普1.0时代通过系列政策强化贸易保护,中美货物贸易额出现短暂波动
特朗普第一次上任时期(1.0时代),加强贸易保护,出台大量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政策举措,实施“美国优先战略”,鼓励制造企业从低成本国家重回美国。2017年美国退出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8年签署美墨加协定取代之前的北美自贸协定。同时对中国产品开启多轮加征关税政策,加税实施后,中美货物贸易额出现较大波动。2021年后,中美贸易额经历短暂调整后呈恢复性增长。
1.2特朗普1.0时代放宽环保要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停滞不前
特朗普1.0时代推动美国能源自给自足,支持石油、天然气开采,并放宽对能源项目的监管,促进传统能源的使用。2017年推出的《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政策促进美国能源生产。取消或推迟了大多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监管和行政行动,废除98项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则和法规,并放宽了前任总统设立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使美国近70年来首次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特朗普1.0时代,不重视环保及电动化转型,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停滞不前,2018年到2020年期间,新能源汽车销量甚至出现下降,由2018年的35.8万辆降至2020年的33.2万辆。
1.3特朗普1.0时代中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对美贸易下降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持续增长
特朗普1.0时代对中国商品加征四轮关税,涉及总金额高达5500亿美元,其中对于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在第一轮即加征25%关税(由3%提高到25%)。关税加征后,中国对美国外贸出口额在2019年有明显下降,但后续出口额出现明显反弹,显示出中国产品竞争力以及外贸韧性。同时,中国加大了对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拓展力度,中国对美贸易额占比持续降低,由关税加征前的超过19%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15%。
1.4逆全球化举措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
特朗普上台前,汽车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精益化生产的特点,成熟整车企业的生产链布局全球。1.0时期的特朗普政策措施使得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运行于安全区间以下(在负值区间波动)。2016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政策举措给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压力,重创世贸规则下的全球分工体系,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多个产业因供应链不稳定受到较大冲击。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整车企业不再一味的追求成本压控,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得到了新一轮的审视。产品生产的本地化、多地产能建设、增加库存储备等都是目前产业链应对安全挑战的有效措施。
2
特朗普2.0时代
2.1特朗普2.0时代主要的施政纲领分析
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美国优先”,对中国及盟友均加征关税,通过减税降费及其他措施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促进美国国内就业。特朗普2.0时代的主要政策方向总结如下(以下内容均未确认实施,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经济和就业政策:通过降低国内税收和放松监管来刺激美国内经济增长,延长2017年签署的《减税与就业法案》,取消消费税和社会保障福利税,并把公司税率从21%进一步降低到15%,主张减少政府开支,鼓励制造业等实体投资,带动国内就业和收入提高,解决美国通胀问题。
金融政策:主张低利率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特朗普2.0时代,美国降息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
贸易和关税政策:奉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立场,退出不利于美国利益的贸易协定。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对中国商品征60%关税,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保证美国产品获得最低关税水平。通过发展“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取代中国供应链。
新能源政策:特朗普支持化石能源工业,放松环保监管,不重视新能源。
移民政策:主张强硬措施限制移民,并且驱逐非法无证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移民的减少会推高美国的劳动力成本。
监管:主张减少监管,“每制定一个新规则就要废除两个旧规则”,支持AI发展。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如先进制程芯片产业链及AI产业链。
在竞选承诺兑现率来讲,特朗普1.0时代的兑现率较低,鉴于特朗普2.0时代对班底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兑现率较1.0时代将提高,因此其竞选承诺可重点关注和研究,提前做好应对和布局。
2.2特朗普2.0时代贸易政策将全球贸易保护推向新高度,对汽车CBU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特朗普致力于制造业回流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修复贸易逆差。一方面,特朗普“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将继续提高中国产汽车的进口关税,从单纯外贸出口来说,中国汽车产品以CBU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会变的更加困难。实际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数量和占比已经很低,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美国仅有不足5000辆。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倡导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公平贸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其示范效应将会使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不稳定,汽车外贸出口因此也将受到影响。
2.3 “近岸外包”、“友岸外包”政策会使中国车企通过近岸或友岸生产进入美国市场难度加大
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政策将关税措施拓展到了中转后进口的形式,拟对从墨西哥进口的中国汽车产品征收200%以上的关税,并且特朗普宣扬会重新谈判美墨加协定(USMCA),这将影响中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的战略合作,使得中国车企难以在近岸或友岸生产产品再进入美国市场,影响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布局战略。为减少贸易壁垒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开启多元化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特朗普重新谈判美墨加协定,其本地化率要求及各种关税条款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墨西哥本地化(投资建厂)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2.4 汽车供应链将受到冲击,车规级高制程及AI芯片等高新技术产业链是重点
逆全球化趋势会继续在特朗普2.0时代得到加强,在汽车产业链来看主要体现在高制程的汽车芯片以及AI芯片相关产品和技术贸易会受到各种限制,尤其是用于自动驾驶的高性能芯片,这将给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当今,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智能化,自动驾驶示范运行大规模展开,为下一步全面商业化筑牢基础。自动驾驶需要高算力芯片,目前头部企业应用芯片算力已经达到300TOPs以上,AI芯片是自动驾驶汽车关键硬件,逆全球化政策和技术限制措施会影响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变的更加割裂。
3
特朗普2.0时代下的中国汽车企业发展建议
历史经验表明,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手段短期会对汽车出口造成冲击,但这种影响很快会削弱,甚至经过合理应对,汽车国际化业务会得到加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实施生态出海战略,规避贸易壁垒。生态出海包括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金融支持、商业模式等等,这种方式在出海过程中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倒逼车企进行自我提升技术、改善生产工艺、加强全球经营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赢得当地用户信任,实现品牌溢价和升级,获取更大的市场和盈利。同时各个国家贸易壁垒和加征关税一般都会对投资进行豁免,生态出海不但可以规避贸易壁垒,还能升级国际化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开启多元化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应开启多元化布局,减小贸易壁垒风险。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应对气候变化,开启电动化转型,交通运输是重点脱碳领域,虽然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均衡,但是长期来看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结合各国政策以及产业情况,开启多元化布局,对冲因单一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壁垒导致的出口波动。
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力,获得高溢价。在国际化初期,我国汽车企业依靠产品性价比通过外贸等多种方式推动产品“走出去”,经过多年的努力,2023年我国成为了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为了更好的推动汽车国际化战略,由产品“走出去”升级到品牌“走出去”、品牌“走上去”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产品和品牌升级,能够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提升盈利能力,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也会增强。
深挖国内汽车消费潜力,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汽车消费正向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趋势发展,汽车消费潜力大、韧性强。通过实施汽车报废更新及以旧换新等激励政策,我国汽车需求量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产品迭代加速,增换购消费需求旺盛,拓展国内汽车消费潜力可有力抵御外部贸易冲击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多措并举,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梳理汽车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建立“卡脖子”技术负面清单,集中全行业资源逐个突破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零部件企业提前介入,与整车企业协同研发,形成合力,打破原有的整零合作模式,整零企业相互赋能,充分利用新四化变革赋予的巨大机遇,以创新链构建生态链,打造适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产业创新体系。